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以教抗疫,以学破疫——记兰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云耘

更新于:2021年07月05日 阅读:0

云耘.jpg

2019年,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云耘告别兰州,踏上了通向哈萨克斯坦的异国教学之路。

启抵异国 勇担重任

“我之所以选择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中文,是因为本身就很喜欢教学这个行业。”在她看来,教书育人充满魅力。带着对这份职业的无限憧憬,云耘自2019年9月15日起受兰州大学委派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担任中方教师。

初到孔子学院,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不一样、不同的语言……尽管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来适应新的变化,但她在教学上总是一丝不苟、认真细致。云耘的教学任务不轻,负责初、中、高三个层级的教学,每个层级的教学资料她都会分别准备,“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初级学生主要教他们如何发音。为了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汉语,云耘有自己的“小技巧”,她将每一个需要掌握的汉语词嵌套在日常句子中来教授,“有时候中文词语到了句子中,读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直接教句子效果会好一点”。而对于中级和高级,则更多侧重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和讲解,“他们的汉语水平都比较好,所以就多讲一些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就这样,这个蒙古族80后姑娘从兰大出发,在远隔万里的哈萨克斯坦努力做着一个让更多当地人了解中国的“小窗口”。

适逢突变 选择坚守

2020年的冬天,风云突变,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席卷全球,这打破了云耘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活。她看着感染人数陡增,担心远在祖国的家人的安危,难免陷入了不安,“看着哈萨克斯坦日益严重的疫情状况,担心工作和生活会受到影响,肯定是会恐慌的。”但是云耘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冷静下来,因为一部分老教师工作期满回国,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教师资源紧缺,急需老师留下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院还需要有人留下来对接一系列行政工作,“如果我走了,这边工作就没有人对接了。”作为一名有10年党龄的党员,云耘认为,“有困难党员自然要挺身而出”,这不仅是一个党员该有的魄力,也是一个党员应该承担起来的职责。综合多方面考虑和发自于内心的责任感,云耘选择坚守在哈萨克斯坦,以此来保证教学和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远在异国他乡,疫情期间也无法出门,这让云耘格外想念家人。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和家人通一个电话,“现在网络很发达,连上网就可以和家人联系了。”网络消解了距离的阻隔,也让云耘在国外独自一人的孤独感得以缓解,“觉得并没有和祖国、家乡离得很远。”另一方面,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兰州大学校方的关怀也让云耘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日的嘘寒问暖和及时寄来的物资补助,一点一滴的关心让云耘倍感温暖,“很感谢总领馆、语合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兰州大学校方对我们的关心,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我们。”她很快调整状态进入忙碌而充实的教学状态里。

随着哈萨克斯坦的疫情日益严重,教学任务均采取线上方式,云耘也不得不随之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网上教学时,她发现原本一部分腼腆的学生在线上反而变得开朗活泼,以前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勇敢展现自己的观点,“可能是因为在线上,他们表达一些观点就没有那么拘谨。”为了鼓励学生多展示多交流,云耘便借助网络的便利增加了小组谈论和汇报展示的环节,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多和学生互动,从而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另外,她在课件中加入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例如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然后就其中的议题和同学们探讨。除此之外,为了让教学更加多样化,她还设置了一些才艺表演和展示环节,让大家在屏幕前分享自己的特长和才艺,“虽然是线上,但课堂上有很多有趣的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堂的欢乐冲淡了疫情的阴霾,大家在无国界的文化氛围中也忘记了疫情带来的烦恼。

从国内到国外,从线下到线上,云耘经历了一场“特殊”时期的异国教学旅程。如今她仍坚守在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的岗位上,一面传授汉语知识,一面传播中华文化,为汉语推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国际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中国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友善和美好,这不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提起这段令人难忘的经历,云耘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担起了一个老师该肩负的责任而已。就在前几天,云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回到了国内,目前正在隔离,她对以后的教学生活也有着清晰的规划,“我想继续在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自己热爱的教学道路上,她步履不停。


    icon

    © 2023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陇ICP备10000336号